2011.8.23

固定的產檢
這次比較沒有主題
雖然已經可以感受到寶崽在肚子裡拳打腳踢
但還是會期待用超音波看看他

唐氏症的篩檢報告
在抽血過後的一個禮拜護士就已經電話通知了
機率很低 建議可以不用作羊膜穿刺
這天看到報告
再度為健康小寶歡呼一下
下次要測妊娠糖尿病囉

媽媽狀況:
肚圍34吋該控制一下了吧
偶爾頻尿
久站久坐腰都會痠痠

小寶狀況:
體重估計388g
看起來在肚皮裡住的還算滿意

有了胎動之後
懷孕的感覺比較真實
而且接下來的日子
胎動的狀況和次數很重要
這次衛教小姐也教我開始記錄胎動
---

計算胎動確保胎兒安全

據統計,數胎動可以檢測出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異常,是相當有用的。

方法一:
一般在67個月後,白天平均應可測得10次胎動,但12小時內若低於3次,或比前一天少1/2次,則應儘速就醫,做更詳細的檢查。 準媽媽在白天能夠測得10次胎動,大致上就可以安心了。

方法二:
計算達到某個胎動次數所需的時間,一般以10次為標準。準媽媽從早上醒來就開始測量胎動,達到10下就不用再算了,可照常上班、做家事。所以,有可能一小時就有10下胎動,也可能一直到晚上才有10次。因此,須視情況而定。

方法三:
與方法二的原則相同並稍做改良,自製一個表格,每天早上八點開始計算胎動,等到有10次就在表格內做個記號,不須再計算下去。但如果到了中午十二點,還沒有10次胎動,就應該去看醫生做檢查。

方法四:
每日分早、午、晚各固定一個小時,測量胎動。再將一日所測三個時段胎動總數乘以4,即為Baby的每日十二小時胎動記錄。若每小時少於3次,則延長測定時間到六或十二小時。

方法五:
準媽媽每日撥出一段空閒的固定時間,來計算胎動次數。可選擇早餐或晚餐後。由於準媽媽吃完飯後,血糖升高,這時胎兒心情最愉快,所以它的心跳速率加快,胎動也會比較明顯,適合計算胎動。可由此得知10次胎動需要多少時間。如果經過了三小時,胎動還不到10次,就需要找醫師做更詳細檢查。

導致胎動異常的原因

門診中,有時準媽媽會描述某個時段內胎動明顯的減少了,這和外在因素的影響有關,可能的因素包括:胎兒處於睡眠狀態、孕婦用鎮定劑等藥物、孕婦血糖值降低、孕婦吸箊等情形。如果排除了以上原因,在某些特殊情況下,子宮內的胎兒會發生異於平常的活動,此時準媽媽應特別注意,包括:

一、發燒:
一般而言,孕婦輕微燒時,胎兒因有羊水的中介緩衝,並不會受到太大影響。 張景文 醫師指出,孕婦發燒值得注意的是:其原因為何,如果只是感冒所引起的較無大礙;如果是感染疾病如德國麻疹、水痘,尤其是愈接近預產期的時候,對胎兒的不良影響愈大。孕婦體溫持續過高超過38oC以上,使得子宮、胎盤血流量減少,寶寶會變得安靜少動。

二、受傷:
由於懷孕的婦女體型逐漸變大,重心前傾,行動上變得比較遲緩,所以對外來的刺激反應慢,相對的就比較容易發生意外。胎兒有子宮和羊水的保護,可減輕外力的衝擊,即使母親受到輕微的碰撞,不至於造成傷害。嚴重的外傷則會引起胎兒劇烈的胎動,甚至造成流產或早產的不幸後果;另外,雖然孕婦受傷的部位不在腹部,但頭部外傷、骨折,大量出血等都會造成胎動異常。

三、胎盤早期剝離:
常發生於懷孕中期以後,有高血壓、嚴重外傷或短時間子宮內壓力減少的孕婦,症狀有:陰道出血、腹痛、子宮收縮,嚴重的甚至休克。此時胎兒因為突然缺氧,會短暫劇烈運動,然後很快停止胎動。

四、臍帶繞頸或打結:

臍帶的兩端分別與胎盤及胎兒肚臍相連,中間部份則是懸浮在羊水中。正常的臍帶長度大約50公分 ,若臍帶過長則可能會纏繞胎兒的頸部或身體,因為胎兒可以自由自在的轉身翻滾,一不小心就可能「卡住了」。如果臍帶被接得很緊或打死結,使得血液無法流通,可能會發生胎兒因缺氧而窒息的現像。剛開始寶寶會動得很厲害,經過一段時間就突然不再動了,這就表示胎兒發生問題了。這種異常的胎動,孕婦應該可以很容易察覺出來才是。

在遇到特殊情況時,激烈的胎動,能讓準媽媽立即察覺腹中寶貝有危險,並儘速尋求醫師的診察和處理,以確保胎兒的生命無虞。然而在某些情況下,雖然已經察覺到寶寶有異常胎動,卻因時間緊急,可能在短短的幾分鐘內,就會造成無可挽救的終生憾事。

醫師表示,胎動停止是一個危險的惡兆,其心跳可能在二十四小時後停止,所以,準媽媽們必須學會如何自我測定胎動,作為胎兒健康狀況的初步評估。

活潑胎動反應增加法

腹中寶寶何時的活動力最強呢?

媽媽吃完飯後,血糖升高,胎兒的心跳速率加快,胎動最明顯,這段時間寶寶心情最愉快的時候。 晚餐後是胎動最頻繁的時間,這點可以由多數寶寶都是在半夜出生的得到證明。

胎兒的聽覺是透過母親腹壁、子宮壁和羊水來接收外界訊息。一般而言,六個月的胎兒,其聽覺神經系統便可以感受母親的心跳和呼吸;七個月以後,對外界聲音的刺激逐漸有反應。因此,準媽咪們可以利用晚餐後的休息時間,與肚子裡的小寶寶「溝通、溝通」,看看他會給您怎樣的回應,說不定可獲得意外的收穫喔!

音樂

醫學研究指出,音樂確實能刺激胎兒的腦部成長;而且孕婦聆聽優美的音樂,可使精神放鬆、心情愉悅、心跳平穩、血流正常,胎兒也可以接感受到音樂的旋律和節奏。

懷孕期間該聽什麼音樂?哪些音樂應該避免?
醫師建議準媽媽應盡量避免聆聽過度嘈雜的或尖銳的音樂,因為試驗證明胎兒不喜歡聽到高振動頻的音波;應該選擇旋律和諧、有規律性的音樂。

子宮對話

醫師表示胎兒在母親肚子裡,便開始記憶母親甚至是父親的聲音,所以準爸媽如果能經常以溫柔的聲音對胎兒說說話,不僅可以刺激胎兒的聽力發育,也可以增進胎兒的舒適感。

當然,準爸爸也可以將頭貼近媽媽的肚子,以溫柔的語氣對胎兒說話,讓他能熟悉爸爸的聲音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613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